首页 >> 健康常识

这些貌似合理的小动作 正在悄悄伤害你的健康

2023-03-18 健康常识 230 作者:韩雪
导语:生活中,一些习以为常的小动作也许会让你觉得安心。比如,每天用湿纸巾清洁桌面、洗衣服时加点消毒液等,然而,这些貌似合理的小动作,正在

生活中,一些习以为常的小动作也许会让你觉得安心。比如,每天用湿纸巾清洁桌面、洗衣服时加点消毒液等,然而,这些貌似合理的小动作,正在悄悄伤害你的健康。下面跟随常识网了解一下吧!

这些貌似合理的小动作 正在悄悄伤害你的健康

长期使用湿巾

尽管市场上湿巾品牌很多,但原料大多为纯水、丙二醇、苯扎氯铵、防腐剂等。其中,丙二醇属于低毒的化学溶剂,与香料有良好的互溶性,具有保湿抗菌作用。苯扎氯铵是一种杀菌剂,常用于术前皮肤和伤口消毒。

一般情况下,上述两种添加剂浓度很低,并不具有毒性,但对皮肤敏感人群易造成伤害,如过敏性接触性皮炎。更重要的是,消毒湿巾中含有少量具备消毒功能的抗菌剂,若浓度不够,不但不能消毒,还会培养细菌的耐药性。因此,除非有明确目标地预防传染病,否则不必长期使用消毒产品。日常生活中尽量少用湿纸巾,肥皂和清水冲洗是最好的清洁方式。

洗衣粉消毒液混用

为了让衣服更干净,有些人洗衣时干脆把洗衣粉和消毒液同时放进洗衣机里。其实,这样不但起不到杀菌效果,还会危害人体健康。

家庭常用的消毒剂,如84消毒液、漂白粉、滴露等均为含氯消毒剂,而洗衣粉多含有表面活性剂。将洗衣粉和消毒液混合使用,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,使各自的功效减弱。而且,若将含氯的消毒液与含酸的洗衣粉混用,会导致氯气产生,当氯气浓度过高时,会刺激人的眼、鼻、喉等器官,严重时还会损伤人的心肺组织,甚至危及生命。

正常的洗涤方法应该是:在洗衣机的一筒水中加入3~5滴消毒液,或是加水配成1%~5%的消毒溶液,将衣服、被单等放入浸泡30~60分钟,然后再使用洗衣粉正常洗涤。

这些貌似合理的小动作 正在悄悄伤害你的健康

想打哈欠强忍着

打哈欠与咳嗽、打喷嚏一样,是人的一种调节呼吸的自救行为。早晨起床后或久坐后打哈吹,能使人迅速清醒,振作精神。发困或入睡前打哈欠,则表明人脑皮质的活动将进入抑制状态。打哈欠能使人精神放松,不仅因为吸入的氧气增多,还有头颅、胸腔及其相关部位肌肉伸缩活动增强,使循环系统得到改善。因此,只要不是在严肃、正式的场合,尽可以顺其自然打哈欠,不必加以抑制。

米洗得太干净

米粒最外层被称作“糊粉层”,它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、无机盐、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素,在淘米过程中使劲揉搓米粒,会将糊粉层洗掉,损失营养。所以,淘米时,只需搅一搅即可。

此外,为更好的留住米饭营养,淘米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。

1、淘米应选用凉水。水温偏高时,各种物质的溶解度会增加,将直接导致营养流失增加。

2、淘米次数以2~3次为宜。淘米的本意是将米中掺杂的灰尘洗掉,没有必要反复冲洗,否则只会导致营养流失。免洗大米则可以放心地直接下锅。

3、不要用流水冲洗。流水只会带走营养而起不到加倍清洁的作用。

4、淘完米马上下锅煮。米泡时间长了,其中的水溶性维生素,如维生素B2等容易流失。

这些貌似合理的小动作 正在悄悄伤害你的健康

饭后刷牙损珐琅质

英国牙医史泰默表示,饭后过半小时再刷牙较好,因食物中的酸性物质会软化牙齿珐琅质,马上刷牙会破坏珐琅质。且刷牙后等半小时再漱口,好让牙膏里的氟能彻底发挥保护牙齿功效。

坐式马桶不利排

以色列研究指出,用蹲式马桶比坐式马桶更能降低痔疮机率,因蹲姿是较自然的排便姿势且较不须使力。英国肠胃科医师莫瑞建议,便秘者可改用蹲式马桶,有助缩短如厕时间。

挺胸呼吸脏气留肺

英国心理治疗师夏尼尔说,很多人深呼吸时都先挺起胸膛,但这是错误方式,未能有效运用肺容量,脏空气都留在肺底,妨碍身体吸收新鲜氧气。应用腹部深呼吸,胸膛不动,新鲜空气才能进到整个肺部。

这些貌似合理的小动作 正在悄悄伤害你的健康

光盘插在遮阳板上

光盘是在一种名为聚碳酸酯的光学塑料外加上一层铝或合金薄膜,再刷一层保护漆制成。聚碳酸酯中含有大量双酚A和苯,光盘表面的印刷油墨也含有苯、重金属等物质。苯属于剧毒溶剂,可能损害神经系统和造血组织。重金属摄入过量会使人慢性中毒,尤其会对儿童智力发育造成不良影响。

夏季车内温度高,加上太阳直晒,可高达70℃。当温度达到60℃以上时,有害物质受热很容易扩散到空气中,造成车内空气污染,可能会导致头晕、恶心。双酚A还有一定的胚胎毒性和致畸性,如果长期过量暴露,会增加癌症的发病率。此外,将光盘放在头顶遮阳板上,如果遭遇撞击、车祸或猛刹车等情况,由于光盘固定效果不好,极易顺势飞出,将人划伤、割伤。因此,买回光盘后,尽量在外面晾一段时间再放入车内,且不要买制作工艺不好的盗版光碟。

Tags:消毒液   小动作   淘米

关于我们

天天生活知识百科网,分享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和常识,汇集生活、健康等方面的常见问题的解答。

小编推荐

联系我们


冀ICP备2021025915号-2
免责声明:文章来源于用户分享自行上传并仅供个人学习。本站无法鉴定其版权,不负其责任。如有侵权文章,请发送文章链接和原文链接到k0kaujt7@163.com.会第一时间删除.
Powered By Z-BlogPHP.